山大沟深、交通不便、土地贫瘠、缺水少电……
走进大山深处的贵州遵义播州区团结村,远远望去,一条绝壁上的“水渠”仿佛蜿蜒的血管穿行在大山之间,向周边群众输送着生命之水。
村民们亲切地把水渠称作“大发渠”。正是在老支书黄大发的带领下,村民们钢钎凿、风钻敲,硬是在峭壁悬崖间,挖出一条近10公里的“天渠”。
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山高岩陡,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,根本留不下来。温饱更是奢求——有歌谣说:“山高石头多,出门就爬坡,一年四季苞谷沙,过年才有米汤喝。”
对于贫穷,黄大发有更深的体会,自幼失去双亲的他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,始终心系着这片土地和乡亲。带领群众开山修渠、走出贫困,成为他一生的梦想。
擦耳岩——意为在这里站立,人的耳朵都要擦着岩石,其险峻可想而知。修渠到擦耳岩段时,一处倒悬的绝壁无法测量。黄大发二话不说,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,让人拉着吊下悬崖。大家看不到他,吓得大气都不敢出。直到黄大发在下面大喊了几声,证明自己没事,大家这才放了心。
“没有老支书黄大发带头,这个工程修不起来!”当前后历经30余年修建的水渠终于完工,清亮的渠水第一次流进村里,大家捧着渠水喝不够:“真甜啊!”
修一条渠,引来生命之水;筑一条路,驱散贫困之霾。
小坝村,四川江油市最偏远的村。群山阻隔、不通公路,让小坝人世世代代受穷,村民用山货换袋盐,都要翻过几个山垭。
小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青方华,誓要为村民找出一条“出路”。
1992年,乡里筹措资金号召村民修路,时年24岁的青方华第一个站了出来。他不顾个人安危,组织村里8名青年成立先锋队,带头背炸药,用钢钎凿洞、雷管炸山,硬是建成了小坝村第一条通村公路。
要想彻底摆脱贫困,只修通一条山路远远不够,必须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。当选村支书后,青方华开始规划通组联户的路网,并郑重向全村群众承诺——“一定要修好村里的路,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”。为了实现这个承诺,青方华一干就是18年。
一条条道路不断延长,一个个希望不断萌生……到2016年,小坝村终于打通了所有入户路。
路通了,青方华又带领村民们种木耳、育香菇、养蜜蜂,想尽办法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。没想到,2016年12月,在走访贫困户的路上,青方华乘坐的车意外坠崖,48岁的他再也没有醒来。
如今,小坝村已经脱贫,正一步一步迈向小康。村民们行走在一条条浸透着青方华心血的路上,目光坚定、脚步不停……
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牺牲与奋斗,换来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。
地处中缅边界的云南瑞丽市勐秀乡,“村官鸡”品牌小有名气。创立这个品牌的,正是一名昔日的大学生“村官”——段必清。
2009年,刚从大学毕业的段必清考上“村官”,来到勐秀乡户瓦村工作。小山村贫困群众的生活,让在城市里长大的他深受震撼。如何找到适合这里的脱贫产业?
经过调研,他发现山区生态环境好、森林资源丰富,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业。但是村民一直以来习惯了种植业,对土鸡养殖不感兴趣。思来想去,他决定自己先“试水”,只有自己成功了,别人才有信心跟着一起干。
第一年养殖,从来没喂过鸡的段必清交了惨痛的学费:1000只土鸡苗死了近一半,卖鸡的钱还了租金、饲料钱,不但没剩余,还欠下工人工资。
照书本学、上网查、多方请教养鸡技术……段必清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,不断摸索前进,逐渐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“鸡司令”。加入养殖合作社的村民,户均年增收数千元。
大学生“村官”服务期满后,段必清没有离开。“通过养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,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。尽管步履蹒跚,但我一直奋力向前!”
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。那些浸透汗水的衬衫、沾满泥点的裤腿、黝黑通红的面庞,是共产党员们留下的最美印记。
决战决胜——以更大决心、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,确保取得最后胜利
3月6日,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大规模的会议—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。
“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,必须如期实现,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。”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。
当前,我国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,贫困发生率由10.2%降至0.6%,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。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。
“一手抓防疫,一手抓脱贫。”看似简单的一句话,生动概括了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杨杰兴现在的工作状态。
乐业县是广西目前尚未脱贫的8个贫困县之一,对于扎根百坭村的杨杰兴来说,脱贫攻坚不仅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,更是他对已故同事——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沉甸甸的承诺。
“纪念文秀同志好的方式就是把扶贫工作做好,以实际成效告慰她。”接过黄文秀的“接力棒”,杨杰兴成为百坭村脱贫攻坚路上的带头人。
受疫情影响,百坭村2000多亩砂糖橘滞销,眼看就要烂在地里。
“群众遇到什么问题,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。”最忙的时候,为了联系销售渠道,杨杰兴一天打上百个电话,手机要充两三次电。长时间接打电话导致耳朵发红肿痛,他就戴上耳机继续打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多方联系之下砂糖橘打开了销路,老百姓紧锁的眉头舒展了,杨杰兴也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“砂糖橘之战”暂告一段落,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“战斗”仍在继续。帮村民干农活、了解村民家里的新情况、提醒大家做好疫情防控……杨杰兴一刻也不曾放松。
“三区三州”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正是“三州”之一。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让不少凉山州干部压力倍增,布拖县乐安乡党委副书记木乃什古正是其中之一。
随着雨季来临,距离布拖县城仅30公里的洛恩村“遭了殃”,刚抹平的水泥路面被夜雨打得坑坑洼洼。木乃什古硬是带人又干了一上午,才把被雨水打烂的路面补了回来。
路面的问题解决了,各村贫困户安全住房的建设任务仍然艰巨。虽然村子离县城不算远,但当地本就吃紧的建材仍然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。为了解决问题,木乃什古又带人从300公里外的会理县拉回了5万多块砖。
每天只睡3个小时,睁开眼就开始协调工作,就算感冒了也就是吃几片药继续干……安全住房任务顺利完成,这个“80后”却平添了不少白发。
疫情之下,有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,有的扶贫项目、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延迟……共产党员以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感和决战决胜的坚定意志,争分夺秒、不舍昼夜,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奋力冲刺。
——宁夏西吉县涵江村,第一书记秦振邦一次次打开“脱贫清单”,确认近期必须完成的任务:“3个村组4公里路面要硬化,3户村民因房屋附近滑坡要搬迁”;
——云南贡山县双拉村,党总支书记王国才时不时到地里查看长势正好的草果、魔芋、黄精,全力帮扶村里最后两个贫困户;
——甘肃临夏市王坪村,第一书记马兴文在村里一片烂草滩上新建成的牡丹休闲苑里忙碌着,期望通过乡村旅游为村民进一步增加就业和收入;
……
在已经脱贫的地方,共产党员未雨绸缪、夙兴夜寐,尽努力不让一户群众返贫。
在还未脱贫的地方,共产党员更是殚精竭虑、冲锋在前,想尽办法不让一户群众掉队。
在决战决胜的最前线,党旗始终在高高飘扬……
贵州伯克利律师事务所给您报道...